第12:趣味科普
上一版3   4下一版  
 
标题导航
2025年06月24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  下一期
3 上一篇   下一篇 4  
放大 缩小 默认   
海洋知识看这里

  科学家考察世界各地海洋里的病毒的分布和种类数量。

  柯氏喙鲸。

  翻车鲀。

  茫茫大海,深邃而神秘。海洋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应以保护的蓝色家园,众多生命在此代代栖息繁衍,时刻奏响着精彩的自然之歌。海洋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什么?海洋中的“生育冠军”是谁?近日,科普中国联合天津国家海洋博物馆,精选了若干与海洋生物相关的有趣知识,带大家走近并认识这些奇异生物,让我们感叹海洋生命如此精彩的同时,增强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的意识,共同守护那些碧波汪洋中的生灵吧!

  海洋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什么?

  海洋病毒是海洋中数量最多的生物,全球大洋估计有1030个病毒,一个个连起来长度超过银河系直径的60倍。

  虽然病毒名字难听,又病又毒,它们却是海洋生物群落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
  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,海洋病毒是海洋生态系统中最高丰度的生命形式,其结构仅由核酸与蛋白质组成,需依赖宿主细胞完成复制过程。它们根据宿主类型可分为噬菌体、噬藻体和真核藻类病毒三大类,其中噬菌体占据绝对优势。最新研究揭示南极海域存在75%全新病毒类群,其季节波动幅度达53倍,证实了病毒群落在极端环境中的动态适应性。

  海洋病毒通过对宿主的裂解,调节着海洋里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,就像海洋里的“隐形管家”。

  海洋哺乳动物界的“潜水冠军”

  人类自由潜水(无装备)最深纪录是130米,水肺潜水(有装备)最深纪录是332.35米。2014年,科学家记录到柯氏喙鲸最深能下潜至2992米,两次浮出水面呼吸的间隔最长达到137.5分钟,打破了抹香鲸最深下潜至2250米、两次浮出水面呼吸间隔120分钟的纪录,创造了哺乳动物潜水“最深”和时间“最长”的纪录。

  该物种广泛分布于热带至冷温带深海区,偏好海底地形陡峭的深水环境。柯氏喙鲸一般单独或组成3到12头左右的小群体活动,若在主要觅食区则可达25头。其喷气低而发散,在海面看来相当模糊。在少数地点曾目击到它们进行跃身击浪的动作。在海面时每10-20秒喷气1次。

  由於它们难以侦察或辨识,其数量不明。由美国西海岸的调查显示当地约有数千头栖息。和其他喙鲸比较起来,柯氏喙鲸由於分布广泛与出现率较高,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也较大。有强烈怀疑指出,它们对於特殊噪音缺乏抗性,在工业区、军事区、甚至是游戏区附近容易威胁它们的生存。所以,尽管它们被《世界自然保护联盟》列为无危物种(LC,2017),但仍面临塑料污染、军用声呐干扰及流刺网缠绕等威胁。

  海洋中的“生育冠军”

  世界上有一种鱼,不仅行动缓慢,且就算是有肉食性鱼类去啃咬它,也不会有反应。它们是怎么存活至今呢?

  这种鱼叫翻车鲀,是目前已知体重最大的海洋硬骨鱼类,雌鱼一次可产0.25亿至3亿枚卵,远超其他海洋生物,堪称海洋中的生育冠军。由于翻车鲀不善于游泳,其幼鱼极易被凶猛的鱼类捕食,存活率极低,因而庞大的产卵基数保证了种群延续。

  翻车鲀的得名,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它喜欢飘在海面上一动不动——这是翻车鲀在晒太阳。翻车鲀主要食用海底的甲壳动物、海星、乌贼等动物,而这些动物生活的海域深度较大,水温很低,再加上翻车鲀自身没有啥变温能力,所以需要晒太阳保持体温。

  那么这种鱼为什么会仍由别的肉食性鱼类啃咬,却不跑走呢?鱼类能快速游动,靠的是又细又长的流线型身体,以及完整的鱼鳍。而翻车鲀在漫长的进化中,将自己进化成了一张“大饼”,身体扁平且不细长,整条鱼像长了鱼鳍和眼睛的“大饼”。同时,翻车鲀的鱼鳍相较于其它正常鱼类也比较短小,这么短小的鱼鳍不足以让翻车鱼快速游动。演化到了现在,翻车鲀的鱼鳍基本只能起一个平衡作用了。

  (科普中国)

3 上一篇   下一篇 4  
放大 缩小 默认   
   第01版:头版
   第02版:涨知识
   第03版:科技前沿
   第04版:涨知识
   第05版:涨知识
   第06版:DIY课堂·女生
   第07版:DIY课堂·男生
   第08版:作文天地
   第09版:作文天地
   第10版:故事接龙
   第11版:作文天地
   第12版:趣味科普
   第13版:我的影院
   第14版:科学训练营
   第15版:未来汽车设计大赏创意征集令
   第16版:科普征文
海洋知识看这里
研究揭示人类中耳曾经是鱼类的鳃
少年科普趣味科普12海洋知识看这里 2025-06-24 2 2025年06月24日 星期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