眼看着暑假就来了,家长朋友们还在为不知道怎么安排孩子的假期而担忧吗?为了让孩子们的日常生活更充实,本报精心挑选了几部超级好看的科普影片。家长们可以在假期里,陪着孩子一同观看,共同学习多个科普知识,过一个会受益良多的假期。
《深潜10909》
马里亚纳海沟深处,“奋斗者”号的探照灯刺破黑暗,照亮这只正在下潜的“大鱼”。舱内显示屏的数值不停跳动“9987m—9988m……10000m……”“准备抛载,三、二、一,抛!”“奋斗者”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,深度10909米。这是科学电影《深潜10909》里的一幕。
近日,第15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科技单元暨中国科学技术馆特效电影展映活动中,科学电影《深潜10909》与来自14个国家和地区的50部精选影片共同亮相。广东科学中心、西藏自然博物馆等全国22家科普场馆参与展映,为公众带来一场光影科普盛宴。
《深潜10909》由中国科学院出品制作,讲述了“奋斗者”号研制与下潜的艰辛历程。
中国科学院文联主席、《深潜10909》总策划与出品人刘剑介绍说,《深潜10909》是中国科学院“科技脊梁”系列影片之一,历时4年打磨,100多个单位参与。主创团队顶住巨大压力,克服重重困难,下潜至万米海底拍摄,真实再现了“奋斗者”号的下潜过程。
(科普中国)
《寻秘自然》
两部电影,四大主题,带你走近古生物、流体力学、天文、地质四大科学领域的未解之谜,《寻秘自然》呈现来自中国、震惊世界的科学大发现。这是一部“送给孩子的现象级科普电影”,由第八届文津图书奖得主汪诘耗时4年打磨。三位院士、十五位科学家倾力推荐,“专业到每一个细节都经得起推敲”。
该科普纪录片讲述了自然界中 4 大未解的谜团:生命起源之谜、物种大灭绝之谜、恒星光变之谜以及球状闪电之谜。一起走进影院,探索地球奥秘,点亮孩子对世界的好奇;探寻宇宙谜题,点燃孩子对科学的热爱……灯光暗下的那一刻,也是科学之光亮起的那一刻。
(科学声音)
《阿波罗13号》
《阿波罗13号》(英文:Apollo 13)是美国环球影业公司发行的一部的纪实电影,由朗·霍华德执导,小威廉·布罗伊勒斯、阿尔·莱纳编剧,汤姆·汉克斯、比尔·帕克斯顿、凯文·贝肯、加里·西尼斯、艾德·哈里斯等主演。
该片根据吉姆·洛威尔、杰弗里·克鲁格创作的回忆录《失去月球:阿波罗13号的危险之旅》(Lost Moon:The Perilous Voyage of Apollo 13)改编,讲述了1970年发射升空的阿波罗13号飞船在飞往月球的过程中,发生爆炸事故,三名宇航员——詹姆斯·洛威尔、弗莱德·海斯与杰克·斯威格特经历重重考验,飞船经历142小时40分于4月17日降落在太平洋海面,三位宇航员历经九死一生安全返回地球的故事。
阿波罗13号(Apollo 13)是美国航空航天局阿波罗计划的第七次载人飞行任务,也是第三次载人登月任务。
(新民周刊)
《塑料海洋》
塑料,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。它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,便利了我们的生活,却又危害着我们的环境。
数以万亿计的塑料碎片随着洋流与季风,散布于地球海洋的每一个角落。从最小的浮游生物到最大的哺乳动物,所有生活在海洋中的生物都受到严重的影响。澳大利亚的海鸟正在因吞食塑料而死去,菲律宾的珊瑚礁正因塑料污染而消失……本系列纪录片中,野生动物学家丽兹·博宁将前往东南亚、澳洲、北欧等海洋塑料污染形势严峻的地区,拜访从事塑料前沿研究的科学家、海洋生物学家以及环保人士等,为观众讲述这一严重环境危机的成因、现状与未来。该片从小小的塑料微粒着手,讲述进入食物链的塑料对自然界、对人类所造成的可怕危害。
(澎湃新闻)
相关链接
中国科学电影曾经历繁荣发展期
什么是科学电影?科学电影始终与科学探索、科学考察与科学普及、教育等领域密切相关,在世界电影发展史中占据独特地位。因此,科学电影广义上包括科普电影、科幻电影、科学家故事片,兼具科学性与艺术性,需科学工作者与电影人协同创作。
在中国,科学电影曾被称为科学教育片。新中国成立后,科教片肩负着科普使命,被称为“银幕教授”。影片题材涉及农业科技、工业技术、文化教育等领域,作品《泥石流》堪称典范——通过青年科考队考察实践,介绍西藏冰川泥石流形成的原因和条件。
这一时期的科教片还被誉为“电影的开场嘉宾”,在全国影院形成独特的放映制度——正片放映前固定插播10分钟左右的科教片,让科教片深入百姓生活,走过了一段繁荣发展期。
20世纪90年代,国外电影进入中国影院,好莱坞特效电影《侏罗纪公园》、BBC自然纪录片《海洋》等吸引着观众,传统科教片面临严峻挑战,在转型中逐渐走向没落。
转折出现在新世纪中。2000年,科教片《宇宙与人》震动影坛,不仅票房超越了同期进口大片,更斩获国内外大奖,成为现象级大片。这为国人带来了信心,为了打破国外影片的垄断地位,2009年起,上海科技馆、中国科技馆等先后开始走自主创作之路。(科普时报)